魏凤琴专栏

顺性补虚 因时祛邪

2016-08-25

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虽然错综复杂,但究其大要,不外乎虚、实两端。“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临床治疗之常法是“实则泻之 ,虚则补之”。但是 ,目前中医临床治疗有过度强调药物的补、泻作用,而忽视机体自身抗病、祛病、愈病能力的倾向,使中医治病亦多陷入治疗效果欠佳,甚至误治等境地。因而,有必要对正气在中医治疗中的作用作进一步探讨,以突出中医治疗的优势,提高中医临床疗效。

1 顺性补虚是中医扶正之真谛

中医治疗虚证,强调扶正用补法,但中医治病之补,并非简单的填平补齐。草根树皮之类中药绝非人身之气血阴阳本身,而达到补益人体气血阴阳之目的,其关键在于应用相应的中药激发人体生气、化血、气血互化、阴阳互化、阴阳自和等的自我调节机制而补虚扶正。对此《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有“因其衰而彰之”之论。虚者补,是医门之常识。而此处不曰补而曰彰,则是着眼于人体生理的显现,重在强调使机体机能昌明彰扬,做到“补中有发、补中有扬、补中有促。”《素问 藏气法时论》更明确指出顺五脏之性为补。历代医家在切身的临床实践中 ,无不重视“顺性补虚”的指导意义。 东汉 张仲景《金匮要略》首篇有“五脏病各有所得者愈”。强调五脏各有生理特性,违背之则生病,各得其顺应脏性的治疗则病可愈。金 李东垣在《内外伤辨惑论》中载一名方“当归补血汤”,当归为补血圣药,但非人身之血,理在促进机体自身生血化血而补血,与西医用输血以补血的治疗大相径庭。此方更妙在于重用黄芪补气,且黄芪30g、当归6g,用黄芪大补脾肺之气;一则资后天气血生化之源以化血,二则促使气生血。现代实验研究亦证实:当归补血汤能促进RNA和蛋白质的合成,在体外营养肝细胞内加入当归补血汤后,肝细胞分泌的蛋白质增加。此外,可见细胞增生活跃,体积增大,RNA合成率增加,从而证实了中医补血机制非填平补齐,而是调动自身生血能力。

 

更有明 王师文《医学新传》语“虚者助之使通”;清 章虚谷《医门棒喝》有“欲培其根本,必先利其枢机”等等,都是从不同理论角度,发挥“顺性补虚”之旨。清 李冠仙《知医必辨》中有一精辟论述:“气虚者宜参,则人之气易生,而人参非即气也,阴虚者宜地,服地则人之阴易生,而熟地非即阴也。善调理者,不过用药得宜,能助人生生之气也。”“能助人生生之气”一语道破中医补虚扶正之真谛。正是“顺性补虚”以机体自主调节能力为主。促使机体自主调节能力昭著显明方为真正之补,亦才能补而勿滞。因此,中医治疗虚证,应是“顺性补虚”,是“主动补虚”。

2 因势祛邪是中医祛邪之真谛

中医治疗实证,强调祛邪,用泻法。邪气非人身所固有,当以祛除,是治之常识。但中医祛邪并非单纯针对致病因素。《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有“因其轻而扬之,因其重而减之”、“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等等的不同祛邪方法,充分体现了根据病位不同、机体主体性抗邪能力的趋势不同而治法有别。后世医家亦多结合自己临床辨证论治的体会,对“因势祛邪”作出具体发挥。东汉 张仲景《金匮要略 水气病脉证并治》针对水肿病治疗提出“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 ,当发汗乃愈”。强调了根据病位、病势因势利导,使邪有出路。 清 张锡纯治疗肝肾阴亏、肝阳上亢之类中风,创镇肝熄风汤,在龙骨、牡蛎、代赭石、川牛膝、龟板、玄参、白芍、天冬等重镇养阴药中,佐以茵陈、川楝子、麦芽三味,张氏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一书中记载了他自己的切身体会:“此方效者固多,间有初次将药服下,转觉气血上攻而病加剧者,于斯加麦芽、茵陈、川楝子即无斯弊。盖肝为将军之官,其性刚果 ,若但用药强制,或转激发其反动之力。茵陈为青蒿之嫩者,得初春少阳升发之气,与肝木同气相求,泻肝热兼舒肝郁,实能将顺肝木之性。麦芽为谷之萌芽,生用之亦善将顺肝木之性 ,使不抑郁。川楝子善引肝气下达,又能折其反动之力。方中加此三味,而后用此方者,自无他虞也。”此实为因势利导用药之典范。 又如日本学者通过对桂枝汤方的研究发现:发汗解表的名方桂枝汤,可使注入小鼠血中碳的半衰期缩短,碳从血中消失后,除被肝、脾免疫系统吞噬外,大部分附着于皮肤、肌肉下层结缔组织的血管壁内。小鼠无汗腺,在人体就会通过发汗把此种异物排出体外。因此,桂枝汤发汗解表作用是加速了免疫系统处理异物,并通过发汗排出体外,减少抗原量。可见,中医治病祛除邪气,因势祛邪,攻邪依靠之势,正是机体主体性抗病能力竭力抗邪外出的趋势。我的恩师张珍玉教授临证几十年,对此体会颇深,常以史料中大禹治水在“疏”而非“堵”的事实为喻教诲吾辈:“临证祛邪,不能迎头截断阻遏病邪,而应因势利导,攻邪外出,只有这样,才能做到邪有出路,又不伤正。”可见,中医治疗实证应是“因势祛邪”,是“主动祛邪”。 综上可见,中医临证治疗,无论虚、实病证,均强调要顺应机体自我调节机制。如机体脏腑生理特性、人体气血关系等。“顺性补虚”、“因势祛邪”是中医治疗的特色和优势。其关键是中医治疗真正把机体自身的自主调节能力纳入治疗中,这一治疗特色更适应了医学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化的需要。体现了祝世讷教授在“论治疗深度”(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 1997,21( 3): 166)一文中提出的: “运用治疗手段 ,依靠、推动、发挥机体固有的抗病、祛病、愈病的机制和能力进行自主调理 ,应当是治疗学的第一原理”的观点 ,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历城国医堂公众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