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瑞芬专栏

刘瑞芳教授治疗围绝经期烘热汗出临床经验

2016-08-25

刘瑞芬为山东省中医妇科知名专家、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中医妇科医、教、研 40余年,长于妇科经、带、胎、产、杂病等诸疾的中医辨病辨证治疗,临床疗效卓著,对围绝经期烘热汗出的辨证施治,有其独到的思维方法和临床经验。笔者有幸随师学习,深感其用药精当独到,兹将其治疗围绝经期烘热汗出之临证思路及经验用药整理如下,以窥其临证思维特色之一斑,以飨同道。


1 病因病机

中医古籍对此病没有系统论述,而是分散在“崩漏”、“汗证”、“不寐”、“健忘”、“脏躁”等病的论述中。 尽管论述分散,但总病机均围绕“肾虚”而言,所谓“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导师认为,肾阴亏虚是其主要病因病机,阴精亏虚,阴不敛阳,虚阳浮越而见烘热、汗出、五心潮热、烦躁易怒。因妇女一生经、孕、产、乳,数伤于血,易处于“阴常不足,阳常有余”的状态,而且经断前后,肾气虚衰,天癸先竭,临床以肾阴虚居多,并由于诸种因素,常可兼夹气郁、瘀血、痰湿等复杂病机。


2 治法方药

本病以肾虚为本,肾的阴阳平衡失调,影响到心、肝、脾脏,从而发生一系列的病理学变化,出现诸多证候。因其以肾阴亏虚者多见,治疗上应注重滋肾益阴,佐以潜阳清热、调养冲任、充养天癸、平调肾中阴阳。肾阴不足,阴不敛阳,可呈现阴虚阳亢之侯,在滋肾益阴的同时需佐以镇摄潜阳之品。虚热内生,主以“壮水之主,以制阳光”,随机加入养阴清热药,标本同治之。肾水滋养肝木,上济心火,所以肾阴亏虚又易于继发肝肾、心肾同病之证;肝藏血,肾藏精,精血互生,乙癸同源,肾精不足可致肝血衰少,肾阴亏乏能使肝阴不 足,如此,当两脏甚或三脏同治。滋肾益精时,临证用药应注意滋阴不忘阳,佐以温肾助阳,要点在于分清虚实的主次关系而调治之。《景岳全书》所论“……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临床上以知柏地黄丸加减。知柏地黄丸出自吴谦的《医宗金鉴》,由知母、黄柏、熟地黄、山茱萸(制)、牡丹皮、茯苓、泽泻、山药 8 味药组成。头面烘热汗出甚者,加入石决明、制龟板、龙骨、牡蛎;伴皮肤干燥,口干便结,尿少色黄者,加生地、桑葚;伴舌质瘀斑瘀点,脉涩者,加丹参;伴小腹有冷感者,加入续断、仙灵脾;若双 目干涩者,加枸杞、杭白菊;并见心烦不宁,失眠多梦者,加炒枣仁、五味子;若烦躁易怒不思饮食,脘腹作胀冷痛者,去泽泻,加柴胡、陈皮。


3 病案举例

患者,女,52 岁,已婚,2011 年 11 月 11 日初诊。患者近 2 年来,月经 2~3 个月行 1 次,经量减少至原来的 1/3。末次月经 2011 年 6 月中旬来潮,3d 净,量少,总用卫生巾不足 5 片,色紫黑,质稀,有小血块。现停经 4 月余,自觉烘热汗出,夜间盗汗,心烦失眠,小腹冷胀,腰膝酸软无力,舌红,有瘀斑瘀点,苔薄,脉沉细。妇科检查无异常。B 超示子宫内膜增厚 0.5cm,未见其他器质性病变。 证属肾阴亏虚,水火不济,阴虚及阳,冲任失调,治当滋阴清热,佐以潜阳,辅以宁 心安神,温补肾阳。予知柏地黄丸加减:知母 12g,黄柏 9g,熟地黄 12g,桑椹子 18g,茯苓 12g,牡丹皮 12g,山药 12g,酒萸肉 12g,续断 18g,仙灵脾 15g,石决明30g(先煎),柴胡 12g,丹参 18g,制龟板 30g(先 煎),炒枣仁30g,五味子 12g,甘草6g。

二诊:服药 6 剂后,烘热汗出及夜间盗汗现象明显减轻,心烦失眠,腰膝无力等症状有所好转,继续巩固治疗。予中药前方去五味子,加百合 12g,陈皮12g。

三诊:继服 6 剂后,症状均明显改善,自觉身心舒畅,予中成药平素调理:坤泰胶囊,3 粒/次,3 次/d,血府逐瘀口服液,1 支/次,2 次/d。2 个月后随访,自述未觉

烘热汗出等症状复现。

按:刘教授以知柏地黄丸为主方,滋阴清热为治疗肾阴亏虚之本。桑椹加强补肾滋肾之功;续断、仙灵脾补益肝肾,另寓有阳中求阴之效;酸枣仁养心安神、益阴敛汗,五味子滋肾敛阴,生津涩精,二者共治阴虚内热汗出之标;柴胡疏肝理气;石决明平肝潜阳;制龟板滋阴潜阳,益肾健骨;肾虚易血瘀,故加丹参活血散瘀。全方共奏标本兼顾之功,滋肾阴、清虚热,烘热汗出好转。


4 讨论

刘老师在烘热汗出诊治上病机病因认识准确,论治方药精准,在与之相关的细节方面也独具特点,显示其精于医理,师古不泥,善融新知的临床作风。

刘师注重以下4 点:(1)注重古方的灵活运用。古方配伍精当,疗效确切。刘师结合临床,在古方的基础上随症加减,符合围绝经期病机复杂,合并症繁多,易受情绪波动的特点。

(2)注重肾虚易血瘀的病机。《素问·上古天真论篇》[1]曰:“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围绝经期女性,肾虚天癸竭,肾藏精主生殖,亦是人体气血之根本,肾虚,血气亦不足,气血运行不畅,亦成血瘀。刘老师在临床上发现,肾虚血瘀最易合并出现,故在滋肾补肾的同时不忘活血化瘀药物的加味,如丹参。另外,围绝经期女性,阴虚导致内热,五心烦热,夜间盗汗,睡眠严重失常,故养心安神药物如炒枣仁、百合,合敛汗滋阴固涩药物,如五味子,制龟板,联合应用,效果显著。

(3)注重用药的季节性。围绝经期女性肾阴亏虚,阴虚生内热,不耐受过于滋腻的药物,特别是在春夏季,此时,刘师注重观察患者自身阴阳气血之偏胜,喜用桑椹、百合等滋肾清热的药物,患者始舒。

(4)注重与心理调摄相结合。中医学早就有“七情致病”之说,所谓“内伤七情”即指现代的精神心理性疾病,“调情志”之法相当于现代心理调护、疏导或治疗。尽管妇女绝经是一个生命的自然现象,但还是有不少人会感到忧虑、担心、甚至恐惧,担心自己不适应和害怕衰老的到来,从而产生心理障碍,甚或精神疾病,而发生抑郁症[2];随着社会发展,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加大,更加重了这种心理问题或精神疾病的发生。所以在临床上,刘老师很注重对本病给予心理疏导或心理治疗,这种心理调摄就成为除药物、针灸按摩治疗外,另一应高度重视的方面。心理调摄(心理疏导或心理治疗)既可单独应用于本病的治疗,也可在药物、针灸按摩治疗的同时进行,从而更好地提高疗效。 进入更年期后,由于全身组织逐渐衰退,功能下降,抵抗力降低,生病机会增加[3],所以刘老师认为,无论饮食娱乐等均应有所节制,不宜太过亦忌不足,劳逸要结合,适当的体力活动可以促进新陈代谢,活跃器官功能,有益于增强体质,减少疾病,保护身心健康,但体力活动应量力而行,切忌太过,并应循序渐进,持之以恒,长期坚持,必有裨益。

历城国医堂公众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