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培荣专栏

益气养阴解毒法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体会

2016-08-25

病毒性心肌炎是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之一,属中医学"心悸"、"怔忡"、"胸痹"、"温病"、"猝死"等范畴,以儿童及青壮年多发,近年来发病率增高。山东省著名中西医结合心血管专家包培荣教授三十余年的临床实践与潜心研究运用辨病辨证施治方法,治疗本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取得了显著疗效,现将其介绍如下。

1 病因病机

1.1 中医对本病的认识 情致不遂、饮食不节、劳逸失度等均可为本病的诱因,发病多因正气不足,外感邪毒所致。外邪为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根本原因,正气亏虚为发病基础背景。温热邪毒或湿热邪毒乘虚而侵,从口鼻皮毛进入人体,初发之时多在肺、脾胃,表现为卫证,此时患者多不重视,而延误治疗,以致邪气入里,循经传心,正邪相争,虚实夹杂,及时疗可以使邪去正复,治疗不及时则正气益亏,邪气留恋,五脏皆受牵连,疾病缠绵难愈。 导师包培荣教授根据这一临床特点,参及《内经·灵枢·经脉第十》中所阐述:"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其支者,从心系上挟咽,……"等经络理论,对于此类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在辨证论治基础上配合自创的扶正解毒汤,扶正养阴,清热解毒,能明显改善患者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指标,缩短病程,疗效满意,有必要进一步研究以明确其临床应用价值。

1.2 西医对本病的认识 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确定已有 30 年,是因病毒侵犯心脏引起的心肌实质或间质、局限性或弥漫性病变, 其病理变化主要是广泛或散在的心肌细胞坏死及周围间质细胞浸润[1]。大多数患者可完全恢复正常心功能,少数患者临床症状可改善,但会遗留心功能不全或心律失常,极少数患者进行性心脏扩大,转化为扩张性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死亡或需心脏移植[2]。发病机制方面,VMC病理生理变化最初以病毒造成的心肌细胞的直接损伤为主,其后主要以免疫介导心肌细胞损伤为主,另外还与 心肌局部自由基增多造成氧化损伤及机体存在易感因素有关[3]。

2 辩证论治

脉为血之府,营行脉中,卫行脉外,营卫根于中焦,会于心肺,外邪侵袭,首犯营卫、其邪滞而不散,留而未去,或去而未尽,可循脉道内舍于心。又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虚则鼓动无力,血虚则心失所养,均可形成本病。中医学特别强调审因论治,因此结合现代医学对病毒性心肌炎的认识,在不悖中医理论的前提下,根据近年来中药药理的最新研究成果选择用药,对本病的治疗大有裨益。

3 病案一则

患者张某,女,13岁,发现早搏4月,于2010年就诊。4月前因感冒查ekg:频发室早,ck183u/l(+),ckmb(-)。胸闷,纳少眠可,体力可,大便干,日一次,舌淡苔薄白,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 2°肿大,可闻及频发早搏,无杂音。患儿禀赋不足,感受外邪,内舍于心,痹阻心脉,心血运行受阻,日久外邪耗伤心之气阴,气阴不足,内外和合,发为心悸。治以益气养阴解毒,方选炙甘草汤加减,药用:黄芪 30g,炙甘草6g,生地 15g,麦冬 9g,丹皮 9g, 桂枝 6g,白芍 6g,黄芩 6g,黄连6g,栀子 3g,蝉衣 9g,僵蚕 6g。三周后患儿胸闷症状消失,早搏明显减少,一般情况改善良好。
历城国医堂公众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